日志

为了防止写入内存的数据库因为进程异常、系统掉电等情况发生丢失,leveldb在写内存之前会将本次写操作的内容写入日志文件中。

在leveldb中,有两个memory db,以及对应的两份日志文件。其中一个memory db是可读写的,当这个db的数据量超过预定的上限时,便会转换成一个不可写的memory db,与此同时,与之对应的日志文件也变成一份frozen log。

而新生成的immutable memory db则会由后台的minor compaction进程将其转换成一个sstable文件进行持久化,持久化完成,与之对应的frozen log被删除。

在本文中主要分析日志的结构、写入读取操作。

日志结构

为了增加读取效率,日志文件中按照block进行划分,每个block的大小为32KiB。每个block中包含了若干个完整的chunk。

一条日志记录包含一个或多个chunk。每个chunk包含了一个7字节大小的header,前4字节是该chunk的校验码,紧接的2字节是该chunk数据的长度,以及最后一个字节是该chunk的类型。其中checksum校验的范围包括chunk的类型以及随后的data数据。

chunk共有四种类型:full,first,middle,last。一条日志记录若只包含一个chunk,则该chunk的类型为full。若一条日志记录包含多个chunk,则这些chunk的第一个类型为first, 最后一个类型为last,中间包含大于等于0个middle类型的chunk。

由于一个block的大小为32KiB,因此当一条日志文件过大时,会将第一部分数据写在第一个block中,且类型为first,若剩余的数据仍然超过一个block的大小,则第二部分数据写在第二个block中,类型为middle,最后剩余的数据写在最后一个block中,类型为last。

日志内容

日志的内容为写入的batch编码后的信息

具体的格式为:

一条日志记录的内容包含:

  • Header
  • Data

其中header中有(1)当前db的sequence number(2)本次日志记录中所包含的put/del操作的个数。

紧接着写入所有batch编码后的内容。有关batch的编码规则,可以见 读写操作.

日志写

日志写入流程较为简单,在leveldb内部,实现了一个journal的writer。首先调用Next函数获取一个singleWriter,这个singleWriter的作用就是写入一条journal记录

singleWriter开始写入时,标志着第一个chunk开始写入。在写入的过程中,不断判断writer中buffer的大小,若超过32KiB,将chunk开始到现在做为一个完整的chunk,为其计算header之后将整个chunk写入文件。与此同时reset buffer,开始新的chunk的写入。

若一条journal记录较大,则可能会分成几个chunk存储在若干个block中。

日志读

同样,日志读取也较为简单。为了避免频繁的IO读取,每次从文件中读取数据时,按block(32KiB)进行块读取。

每次读取一条日志记录,reader调用Next函数返回一个singleReader。singleReader每次调用Read函数就返回一个chunk的数据。每次读取一个chunk,都会检查这批数据的校验码、数据类型、数据长度等信息是否正确,若不正确,且用户要求严格的正确性,则返回错误,否则丢弃整个chunk的数据。

循环调用singleReader的read函数,直至读取到一个类型为Last的chunk,表示整条日志记录都读取完毕,返回。